帕金森不是癌症,危害性却丝毫不比癌症差。
帕金森病人从发病之处,就不断接近死亡,目前没有有效的方法能够治愈帕金森,无非就是延长患者的寿命而已。相比较而言,一些癌症在早期,还是可以治愈的。从这个角度来讲,帕金森要比癌症更可怕。
所以,帕金森不在于治疗,而在于预防。已经明确和帕金森相关的病因,已经被找到了,其中并不包含长期酗酒。
帕金森是脑部神经元病变或者数量减少而引发的一种疾病,凡是能对脑部神经元造成损伤的因素,都可能增加帕金森的几率。长期酗酒的人,大脑神经元确实受损,存在诱发帕金森的可能。
但是酗酒引起的神经元损伤,主要是在人的小脑部位,小脑控制人的语言功能以及稳定性,患者更多的表现为吐词不清晰,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等。也就是说,长期酗酒不是引发帕金森的主要原因,但是在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可能会增加帕金森的发病几率,也会产生身体各个器官的病变,进而影响到大脑神经元。
相比于喝酒,年龄、遗传、用药、环境以及情绪是已经明确的病因。
大脑细胞的衰败远比人们想象得更早,人在26岁时大脑功能达到巅峰状态,自此以后,脑细胞逐渐凋亡,30岁以后大脑以每年0.3%的速度开始萎缩。大脑萎缩的同时,多巴胺神经元已经开始衰退了,只不过速度缓慢而已。
随着年龄增长,有没有进行脑部锻炼,神经元将会持续进行生理性的退行性变。到了60岁左右,神经元退化到一定程度,帕金森也就会出现。
帕金森具有家族遗传性,大约有十分之一的患者存在家族遗传现象。在相关研究中,也发现和帕金森相关的遗传基因高达二十多种。这些都说明帕金森和家族遗传具有一定关系,家中有人得过帕金森,一定要引起重视,提前预防。
用药不当已经成为了帕金森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经常吃一些特定药物的人,有可能存在帕金森风险。已经发现一些降压类的药物,和帕金森发病率之间具有联系,老年人到底该如何用药,一定要遵循医嘱。
环境因素包含了很多方面,比如是否长期接触重金属,是否长期接触农药,是否发生过煤气中毒等。在对帕金森患者的后续了解中,有一些患者就曾经受到这些环境因素影响。在生活环境上要多留意,尽量避免和化学物质接触。
情绪是现在老年人常见的问题,也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受到计划生育影响,一些中老年人,已经开始独处,变成了“空巢”老人,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农村,而且在一些中小城市中也很多见。
这些独处的老人,经常会被抑郁、焦虑、孤独、失落等情绪笼罩,难免加速神经元退化。都说“啃老是一种病态的社会现象”,却不知很多老人需要被“啃老”。如何在工作和赡养老人上找到平衡点,是现在年轻人急需解决的问题。处理老了,能极大降低老年人发生帕金森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