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肿瘤的ldquo三角征rdqu

北京手足癣医院那里好 http://m.39.net/news/a_8598844.html

三角征

又名楔形征或倒三角形征。累及大脑皮质或皮质-皮质下白质的幕上病灶,以大脑表面为基底。尖部指向大脑深部,呈三角形或楔形,称为三角征。病灶往往边界清晰,无瘤周水肿,无或有轻微占位效应。

MRI上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三角形(“三角征”)假囊肿样病变,位于皮层(可累及皮层下)或深部皮质核团,有时也可表现似肥大扩张的肥皂泡状巨脑回状;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增强无强化或轻度强化;瘤内可见条索状从边缘向中心延伸的等信号分隔;无瘤周水肿,无占位效应;由于肿瘤位于脑表而,常可引起邻近颅骨内板发育不良而变形重构等继发性改变。

有些作者认为,“三角征”(也称“楔形征”,指肿瘤以人脑表而为基底,尖指向人脑深部,呈楔形)和瘤内分隔是DNT的特征性征象,并认为,“三角征”可能与神经胶质纤维通路放射状分布有关,瘤内分隔可能与肿瘤分叶状表现有关。

诊断与鉴别诊断:影像学上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神经节细胞胶质瘤、蛛网膜囊肿和表皮样囊肿,有时与DNT表现类似,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无瘤周水肿,无占位效应,增强无强化,较难鉴别。

但是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常发生于20~40岁,深部白质为主,无“三角征”和瘤内分隔,可与DNT区分。少枝胶质细胞瘤多见于成人,额叶多见;虽然也位于人脑表面,但多伴有钙化,典型钙化呈条索状沿脑回分布;有时可伴有瘤周水肿和瘤体强化;同时“三角征”和瘤内分隔更是难以同时出现;因此也可与DNT相鉴别。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也多见与儿童,多有长期癫病发作病史;也常见于额叶,但多位于皮层下区,影像学上常表现为囊实性,增强实性部分多呈不均匀强化;钙化也远较DNT常见,而“三角征”和瘤内分隔少见,因此可以与DNT相鉴别。

蛛网膜囊肿和表皮样囊肿为脑外病变,具有脑外占位的征象(如皮质受压、蛛网膜下腔增宽等);同时,蛛网膜囊肿一般张力较大,T1WI、T2WI和T2水抑制像上始终与脑脊液信号一致,可与DNT相鉴别;

表皮样囊肿ADC图一般呈低信号,而且“三角征”和瘤内分隔同时出现也未见报道。

——经典内容——

推荐阅读→新乡医学影像经典内容汇总

推荐阅读→《医学影像诊断学》本科教材视频解读

推荐阅读→手把手教您《断层解剖学》

点击视频号,看影像科普

版权申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ihgqp.com/kfbl/177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