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早期认知功能下降,关注大脑亚健康信

认知是指大脑通过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来获取知识,并对知识进行应用的能力。认知功能涉及记忆、注意、语言、执行、推理、计算和定向力等多种区域。

认知功能下降是指个体的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能力、推理能力等方面表现出明显、可测量的下降或异常。当认知功能下降至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时,就被称为“痴呆”。

作为许多疾病的前兆和潜在的预警指标,早期认知功能下降较为隐蔽更像是一种大脑亚健康的表现,因此常被患者及其家属忽视,亟待公众正确认识和警惕。

比如发生于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临床上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能力损害、抽象思维和计算力损害、人格和行为改变等。作为老年期最常见的一种痴呆类型,也是老年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根据认知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类。从认知功能下降到严重认知障碍,是一个由轻到重的过程。如果能及时诊断,采取干预手段,能够一定程度避免患者发展为严重老年痴呆。

早期认知功能下降的人群还远远没有达到痴呆的程度,此阶段日常生活能力并不受影响。也因此人们对早期认知功能下降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普遍存在“人老了都会糊涂,没什么大问题”的错误观念。这导致与认知功能相关的疾病知晓率、就诊率、治疗率低。同时,病情被漠视,被延误后又会给患者及家人带来沉重的生活及照护负担。

事实上,认知功能下降是可以被人主观感知的。一个人主观上感觉自己的认知功能下降或减退,但客观上检查没有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就可称为“主观认知功能下降”。

《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中指出,主观认知功能下降反映了人脑早期结构和分子改变,是诊断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依据之一,也可能是某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客观指标。并且对于认知功能相关的疾病而言,早期发现预警指标非常重要,如果能在‘患者已知而医生未知’阶段得到诊断与治疗,将会极大地缓解患者的痛苦。

早期干预认知功能下降可以通过生活方式、行为情绪引导,例如多运动、多动脑、控制三高、保持情绪乐观、减少不良生活习惯、注意规律地生活和充足睡眠、戒烟戒酒等。此外还有认知上的锻炼,比如每天看一下日期,每天记录自己做了哪些事情,到晚上进行一些复述、回忆等。

缓解认知功能下降,生活上采取干预措施,需要以更多地了解老人的基础信息为前提,相对来说,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其次是以前是否存在基础疾病,男性是不是经常抽烟喝酒,这些也是直接相关的危险因素。另外,认知功能在遗传上具有高发的特点。

一旦发现身边老人有认知功能下降的状况,建议进行专业的认知功能检测。

例如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画钟试验(CDT),还有一些精神心理学的量表测定,此外还有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既有针对病人的测试,也有针对家属旁观者的测试。这类自评量表能通过对比测试者的得分变化,帮助判断、检测认知功能下降程度,具有在更广泛地区推广的必要性。

对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和家庭来说,医疗保健和长期护理的费用代价高昂,而痴呆症是社会‘最昂贵’的疾病之一。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如果是中重度的患者,需要家属或者护理人员24小时不间断看护、定期随访与评估,都是人力的付出和经济上的负担。还有许多病人,会出现精神症状,晚上会有幻觉、不睡觉等,对患者自身也是一种严重消耗。

因此,推进认知功能的知识普及、预警认知功能下降势在必行。在认知功能下降在还没有影响到人的生活、工作,更像是一种大脑的亚健康状态时,提前干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ihgqp.com/kfbl/197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