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每一个智慧而善良的女人都置顶了本公众平台
《性福绽放·两性情感》
第期
《我的前半生》里,子君是最可怜的那种女人。
全职太太不需要打拼生活、生活优渥不用烦恼柴米油盐,但她却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丈夫是否会出轨的问题上。她每天陷在提心吊胆的情绪里,她疑神疑鬼,她跑到丈夫公司里大闹。
是的,像个泼妇。
是她不明事理吗?是她无事生非吗?是她不知道女人最丑陋的样子吗?都不是。她不过是犯了女人的通病——把安全感全部寄托在了男人身上。
这是一个女人的软弱和短视;这也意味着一个女人终将委曲求全。
安全感口红我自己买
你负责爱情就好
民国时期的女儿家风情万种,各有千秋,但我认为最值得欣赏的是张幼仪。为什么?一个“豪门弃妇”,凭一己之力,活成了豪门。
张幼仪说过:自己的人生一分为二,“去德国前”和“去德国后”。
去德国前
张幼仪的安全感全部都放在徐志摩的身上,但是徐志摩的态度呢?
第一次见到张幼仪的照片,徐志摩嫌弃道:“乡下土包子”;到婚后,徐志摩也是正眼都没看过张幼仪以至于敢明目张胆追求林徽因。
徐志摩做的一切,张幼仪都看在眼里,刺在心里。但她却始终逆来顺受,甚至连一声反抗都没有。她心里想的或许是:婚姻已经没有爱了,再没有壳子,该怎么生存?
去德国后
徐志摩后来在德国,张幼仪去到德国,徐不耐烦去接她;她怀孕了,徐让她打胎;连离婚,都是朋友前来告诉张幼仪的。
一个女人到底要自卑无助到什么地步,才会到别人身上找安全感?
离婚之后,张幼仪似乎幡然醒悟。她痛下决心,一定要摆脱依赖、拥有自我。
独自在德三年,张幼仪学习德语、学习幼儿教育,学着怎样实现经济独立。
回国后,张幼仪先是在大学教德文,后来出任银行的副总裁、制衣公司的总经理,然后做投资,身价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有底气。
后来的张幼仪,有能力独自抚养孩子,能赡养徐志摩的双亲。
那时候的她,心境开阔,拥有资本。不要说把安全感放在一个男的身上,反而一点都不惧怕单身。直到54岁那年,嫁给爱情。
一个女人的安全感,首先是有安身立命的本领。
安全感就是实力上的旗鼓相当
精神上的门当户对
很多女人在婚后害怕的,应该是和老公话题减少,无话可说。人在身边,精神和想法自己却摸不透。
就像他谈论股票期货,你却只知道市场菜价。
久而久之,疑心病起:他会不会去找一个聊的来的女人?
怀疑没用,猜测没用。要去提升自己,能和丈夫势均力敌的女人,才有自信拥有最牢固的爱情和婚姻。
例如杨绛。
“从此以后,咱们只有死别,再无生离”。
这是钱钟书对杨绛许下的诺言。这句诺言,最终是做到了。
一个女人能让一个男人衷情至此,靠的不是柴米油盐地一味付出,而是旗鼓相当的实力和才华。
初相识时,杨绛便是放弃美国奖学金的清华大学学生;结婚后,两人更是相伴去牛津大学读书;上大学时,她自修法语专业,发音连教授都称赞。
除了学业,杨绛在艺术上的才能也可圈可点。
喜欢音乐,能弹月琴,会唱昆曲。杨绛写的话剧在大学更是引起热烈响应。
在当时的清华大学,杨绛的名气比钱钟书还盛。
有一句婚姻谬论:一段婚姻里,女人掉价,男人升值,所以女人靠拼命抓住男人来获得安全感。
杨绛就就是最好的反击。
钱钟书形容杨绛:“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
一个女人的安全感,还应该是逐渐提升的实力。
只有爱自己,才是绝对的安全
对于大多数女人,爱的意思,就是被爱。可是幸福和快乐全出自他人,难免患得患失。
有人以为爱自己,是富养,是舍得给自己花钱。这不能说是错,只是没有精神世界上的富养,只会越“养”越空。
爱自己,首先是尊重自己,不去卑微地乞求。
因为别人给的,终是一时的依靠。只有内心的独立和自足,才是最坚不可摧的安全感。
女人这一生,无非三个角色:少女、妻子、母亲。无论哪一种,永远记得,别让相互的“依靠”变成毫无尊严的“依附”。唯有经营好自身,不断提高自己,才有真正的安全感。
不要再把你的安全感,再全放在男人身上。
浏览往期文章,白癜风可以完全治愈吗北京哪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ihgqp.com/kfbl/6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