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疾病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临床容易漏诊、误诊。在这次的病例里,患者因晕厥、抽搐就诊,但病因却不在脑,你能诊断正确吗?
病例资料患者,男,71岁。
发作性晕厥2d,伴胸闷、双上肢抽搐、双眼上翻、大汗淋漓,晕厥发作4次,每次持续10~30s。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余,糖尿病病史5年余。
体温36.5℃,脉搏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80mmHg,意识清楚,查体合作,言语欠清晰,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口唇微绀,鼻唇沟不浅,伸舌居中。颈软,颈静脉稍充盈,肝颈静脉回流征(-),胸廓对称,无畸形,呼吸匀称,胸壁无静脉曲张、皮下气肿,无肋间隙增宽或变窄,无胸膜摩擦感及皮下捻发感。两肺叩诊音清,听诊呼吸音清,双下肺呼吸音稍低,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正常,无震颤和心包摩擦感,心界不大。心率次/min,律齐,P2>A2,未闻及其他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轻度水肿,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血常规、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肌钙蛋白等指标正常,同型半胱氨酸为50μmol/L,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为ng/L。颅脑MRI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左侧基底核区腔隙性新鲜灶(见图1)。心电图示Ⅲ、aVF、V1~V4导联T波倒置,右束支传导阻滞,电轴右偏。心脏彩超结果示:射血分数为57%,左房增大,左房室瓣少量反流,右室、右房增大,右房室瓣少量反流,肺动脉增宽,重度肺动脉高压,主动脉弹性差,主动脉瓣增厚,伴微量反流,左室舒张功能减退。胸部CT平扫结果示:右侧胸腔少量积液,心包少量积液,两下肺轻度炎症。脑电图无明显异常。
图1颅脑MRI
脑梗死,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症状性癫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入院后,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利尿、扩管、抗感染、控制血压血糖、对症治疗,患者症状未见好转。
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D-二聚体为4.84mg/L,动脉血气分析示氧分压为70mmHg、二氧化碳分压为37mmHg。复查心电图可见SⅠQⅢTⅢ征。双下肢血管彩超结果示:左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声像。肺动脉CTA示肺动脉主干分叉处、双侧主肺动脉、双侧上下肺动脉及其远端分支内示斑片状低密度充盈缺损影,符合两侧肺动脉及其分支栓塞表现(见图2)。
注:A为两侧动脉,B为肺动脉分支
图2肺动脉CTA
考虑患者为肺栓塞,因患者拒绝行介入手术治疗,遂给予依诺肝素(克赛)U皮下注射,1次/12h。治疗的第3天联用华法林片剂2.5mg/d口服,监测INR,INR控制为2.0~3.0后停用克赛,继续给予华法林口服,每2~3d监测1次INR,根据INR调整华法林剂量,将INR控制为2.0~3.0,患者未再发作晕厥、抽搐,建议复查肺动脉CTA,患者拒查后出院,院外继续服用华法林,监测INR,门诊随访4个月,偶有胸闷,未再发作晕厥抽搐。
肺栓塞容易漏诊、误诊
肺栓塞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小范围肺栓塞可无症状或仅有焦虑表现,栓塞范围较大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大汗、呕吐、少尿、心悸、呼吸困难,甚至休克等,且因栓塞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各异。
目前,虽然临床医生越来越重视对该病的诊治,但临床上的漏诊率和误诊率仍然较高,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1)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呈多样化、复杂化,且缺乏特异性,临床上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呼吸困难、胸痛、咯血、胸闷、晕厥及烦躁不安、惊恐等,病情轻者可能无明显不适,常导致误诊或漏诊,病情凶险者以晕厥或猝死为首发症状而就诊,本例患者就符合该特点。
(2)临床医师可能缺乏对该病的全面认识,缺乏临床实践经验,医院低年资医生,常认为急性肺栓塞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咯血,但实际临床工作中,具备典型肺栓塞“三联症”(呼吸困难、咯血及胸痛)的患者却不足30%。意大利一项人的调查评估了PTE的4项临床症状(突发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和咯血),结果发现存在至少1项者占94%,同时存在2项者占41%,而同时存在3项者仅占11%。因此漏诊率和误诊率较高。
病例来源: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那么,这一期的问题来了:
肺栓塞的典型心电图表现是怎样的?
温馨提示可打开医客App,在医生工具→BP工具→痛风→具体方案中找到答案;
亦可在医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ihgqp.com/rq/13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