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脑小血管病吗?预计阅读需要九分钟1
小血管-大问题
脑小血管病是一类特殊的老年性、全身性、慢性疾病。如果将人体所有的血管串联起来,大约有公里长,相当于绕地球两圈。而在这些血管中,95%以上以我们现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是无法看到的,就像毛细血管,直径大概只有头发丝的十分之一,但这些小血管在脑内的分布非常密集,就像一条河流的数条支流,再逐渐细分为涓涓细流,灌溉土壤。虽然大脑只占全身重量的2.1%,但它的血流量却占心输出量的15%,在婴儿甚至可以达到20%。脑血流的主要作用是供给大脑营养、维持脑部能量代谢、调节脑血管;而脑小血管的主要作用是进行能量交换和调节血管。脑小血管的病变包括:破裂出血、阻塞梗死和慢性病变。其中对健康威胁最大为慢性病变,这种病变大多数呈慢性、隐匿性发病,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老年痴呆、认知功能下降、步态异常等。
2“看不见,看得见”的脑小血管病
脑小血管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其起病隐匿,一些患者的初发表现只是头疼、头晕、焦虑、情绪低落或者记忆力下降。在就医时经常被描述为突然出现的生活反应慢、做事易走神、走路姿势改变或与之前相比一些日常功能的下降,如上楼梯费劲、易摔倒、走路转身困难、夜尿次数增多甚至尿失禁,以及情绪上的变化,如白天心里感到烦闷、经常有莫名其妙的紧张感或焦虑感等。出现这些症状,不仅会影响生活质量,还提示脑小血管可能出现潜在问题,应及时就医。
3我该如何发现它
在出现相应症状后,如何发现脑小血管病,应该进行哪些检查呢?上文提到过,以现有的影像学技术,我们还不能够检测到小血管病的病理改变,就和我们在高德地图上只能看到长安街,看不到更小的胡同是一个道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通过看脑小血管病引起脑组织损伤的病理改变,如脑白质高信号、脑萎缩、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等,间接发现脑小血管病。目前的头核磁检查技术能发现上述影像改变。
4治疗的好方法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针对脑小血管病的特效药,这也是目前临床医学界、脑科学界共同面对的一大问题。所以目前在临床上对脑小血管病的治疗还是以预防为主,包括抗血小板治疗、二级预防治疗和改善生活习惯等。其中二级预防治疗包括:积极降压、控制血糖、调脂代谢、治疗进行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改善生活习惯包括:戒烟、限酒等等。但这些措施只能延缓疾病的进展,并不能根治脑小血管病。
在药物治疗方面,目前正在研发的药物包括扩血管的药物、保护血管内皮的药物和降低血管通透性的药物,但尚处于研究过程中,还没有肯定的循证医学证据。
那么问题来了截至目前,脑小血管病仍然是神经学一片未知的领域。在临床上,经常有患者问:“为什么我没有高血压,也没有家族史,但是得了这个病?”“为什么同样是腔梗,有些人过了10年甚至20年都没事,我就进展的这么快?还有没有其他治疗方式?”,“我得了脑小血管病,我的儿女也会得吗?他们得病的风险有多大?”这些患者和家属迫切地想知道答案的问题,也是我们希望回答的问题。但到现在,全世界对脑小血管病如何进行早期预警、如何预测它的转归、如何进行合适的治疗都不清楚。为了尽快解开脑小血管病神秘的面纱,我们成立了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脑小血管病全国性联盟,即基于影像的中国脑小血管病生物样本数据联盟,简称CIBB。该联盟召集了全国上千个对脑小血管病有经验,有兴趣的专家同道,一起来研究脑小血管病。该联盟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观察性研究,全面性、规范性、无创性、非干预性地收集脑小血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形成一个万人脑小血管病队列,并进行长期的观察。通过这样一个大样本长期的观察,剥丝抽茧,努力回答上述患者给我们提出的问题,最后造福于脑小血管病患者。这就是我们所做的“基于影像的中国脑小血管病生物样本数据联盟”项目以及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