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髓鞘病
病历简介:郭某某,男,6岁,年5月8日初诊。患者步态不稳,不能站立2月余。曾往广州诊治,经儿科专家鉴定为“脱髓鞘病症”,订出治疗方案,回韶治疗,其用药为激素(强的松)、ATP、辅酶A之类,经过一段时间,效果不大,遂找中医诊治。
体查:体温37℃,脉搏8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90/67mmHg,神清,能对答,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两眼球震颤,向内斜视,呈斗鸡眼,颈软。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生理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反射。指鼻试验阳性,闭目难立征阳性,步态不稳,站立并足时立即倒地,共济失调。
中医诊断:痿证。
中医辨证分析:两目震颤、呈内斜视乃肝风内动,形瘦、面色不荣、两足痿软无力不能站立、舌质淡嫩、脉象细弱乃脾肾亏虚之征。脾胃主四肢肌肉,属太阴阳明,阳明主宗筋而利关节,阳明虚疲,故发为痿证。
盖共济失调为小脑病变,中医谓肾主骨生髓,脑为随之海。肾者,作强之官,肾虚则不能作强,故不能步履。综上所述,病当在脾肾。治疗原则为采用补气健脾、益肾壮骨方之法。
处方:北芪15g,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2g,炙甘草6g,淫羊藿15g,桑寄生20g,肉苁蓉10g,巴戟天10g,菟丝子12g,川续断12g,牡蛎15g。每日1剂。连服1个月后,患儿已能站立不再倒地,胃纳渐增,双下肢的肌肉亦渐丰厚,两眼震颤缓解。
再循补气健脾、益肾壮骨法调治,共服3个月余,并兼服参茸丸等补益脑髓之品。临床症状消失,达到治愈。随访至今病未复发,智力及体格发育均为良好。高中毕业已参加工作。
按语:本病纯用中医药治疗,获得痊愈。脱髓鞘疾病比较少见,其病因不明,为难治之病。中医能以辨证论治的方法治愈本病,确为中医的长处。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老中医临证治验》,编辑/胡文佳,校对/许春艳,审阅/叶诗雅。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I欢迎进行原创投稿
☆邮箱dfzt
foxmail.早期白癜风怎么治疗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