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更新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分类中,将三层分类系统(CIN1、CIN2、CIN3)简化为两层分类系统—LSIL和HSIL,这是由于CIN2的诊断受病理科医生主观判断影响很大,同一份标本不同医生诊断可能给出不样的结论。
现有的指南对活检病理CIN2及以上的病变建议做宫颈局部切除治疗,这也是公认的有效治疗。流行病学研究调查发现,CIN2在年轻女性(30岁)发病率逐年升高,很多研究证明CIN2和CIN3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过程是不相同的,而宫颈局部切除明显增加流产与早产的风险,对于CIN2和CIN3治疗要同等对待吗?
在过去的40多年里,我们的专家们进行meta分析评估未经治疗CIN2的消退、持续和进展情况。
我们的专家们选取了组织学(细胞学诊断准确率低,已排除在外)诊断为CIN2并未接受治疗的妇女,随访时间为3-60个月,随访结束再一次做组织学诊断。
研究结果为病变消退、病变持续未进展和病变进展3项指标。严格意义上的消退为组织学或细胞学正常,宽松标准的消退为ASCUS或LSIL,病变进展定义为CIN3或宫颈癌,其中纳入的研究中69%采用严格意义上的转归。多数研究随访截止时间点为12(47%)和24个月(39%)。
组织学证实的CIN2病变在所有时间点均有较高的消退率。12个月后有46%人群自行消退,24个月后50%人群自行消退,其余时间点结果也是相似的。病变进展率随时间增加而增加,3个月为5%,12个月为14%,24个月18%,36个月24%。总的病变持续存在未进展率3个月后为47%,其余时间点约为30%。
在年龄30岁以下人群的亚组分析中发现,病变消退和病变维持在CIN2未进展的几率更高。24个月后消退率为60%,36个月后为70%;24个月后进展率仅11%。
在随访的多名妇女中,仅有13名进展为IA1期(0.4%),2名进展为更高级别的浸润癌(0.06%),且这部分妇女年龄多数大于30岁。
该meta分析的结果向年WHO更新简化的LSIL和HSIL分类系统提出了疑问,研究报道CIN3总体来说进展率较高,达12%,5年达17%。因此,HSIL单一化的治疗原则使得那些年轻、宫颈病变有自然消退可能的患者失去了个性化的治疗选择权,以致将来发生不良妊娠结局。
重点·看点
考虑到宫颈局部切除术增加早产及中期流产的发生,对于有生育要求的CIN2年轻女性实行积极的随访监测与直接进行手术相比是更合理的,宫颈病变持续存在2年以上建议治疗,期待未来能做到只对有真正恶化进展风险的宫颈病变进行手术。
医院针对CIN2的患者建议做宫颈癌甲基化筛查,直接检测癌变情况,查看自身宫颈抑癌基因活性情况,在进行下一步的诊疗安排。
扫一扫健康知识早知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ihgqp.com/zz/17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