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心脑血管疾病(二)

解析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心脑血管疾病(二) 糖尿病患者比普通人相比更容易患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当糖友明确自己患有糖尿病后,应每年定期体检,防患于未然。这期我们给大家讲解哪些情况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糖友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一如何明确自己是否患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比普通人相比更容易患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当糖友明确自己患有糖尿病后,应每年定期体检,防患于未然。以下情况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糖友需格外注意。1有心脑血管疾病现病史及既往史疾病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明确疾病发展的程度对于控制病情非常有利。2年龄35周岁糖友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年龄趋于年轻化,比普通人早5年左右,所以如果年龄35周岁则应列为危险因素。3体重指数≥25kg/m2中国人体重指数(BMI)在18.5-23.9kg/m2之间,如体重指数≥24kg/m2则应列为危险因素。4吸烟吸烟易导致血栓的形成,所以吸烟应列入危险因素。5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体检时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与甘油三脂出现明显异常,则应列为危险因素。6肾损害1型糖友出现高血压通常与肾损伤加重有关。糖友体检时如出现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之类的情况,应列为危险因素。7心电图异常比如房颤可导致脑卒中的发生,应列为危险因素。二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是糖尿病的常见伴发症之一,高血压对心血管病、脑卒中、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临床上,通过控制高血压可以显著地降低糖友发生并发症的风险。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收缩压控制目标应该mmHg,舒张压应控制在80mmHg。如年轻没有并发症的患者在没有明显增加治疗负担的情况下可将收缩压控制在<mmHg。生活方式的干预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盐、控制体重、限制饮酒、心理平衡等。如生活方式干预3个月后仍不能达标,甚至血压≥/90mmHg,就应寻求药物的帮助,到正规医院找专科医生为自己诊治。控制血脂异常2型糖友常见的血脂异常是甘油三脂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所以糖友每年应至少检查一次血脂,接受调脂药物治疗者,根据评估疗效的需要可增加检测次数。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维持健康的血脂水平和控制血脂异常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减少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n-3脂肪酸、粘性纤维、植物固醇/甾醇的摄入;减轻体重(如有指征);增加体力活动。血脂控制目标见下表:他汀类调脂药不但可以降低LDL-C,还能稳定血管壁上已形成的斑块,能预防或减少斑块破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急性心肌梗死、中风、猝死等事件的发生。对于没有心血管疾病且年龄在40岁以上者,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2.6mmol/L以上或总胆固醇在4.5mmol/L以上者,应使用他汀类调脂药;年龄在40岁以下者,如果同时存在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微量白蛋白尿、早发性心血管病疾病的家族史等),应开始使用其他他汀类调脂药。抗血小板治疗糖尿病患者的高凝状态是发生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原因。阿司匹林可改善患者的高凝状态,有效预防包括卒中、心肌梗死在内的心脑血管事件。有心血管疾病史和中、高度心血管风险的糖尿病患者可使用阿司匹林作为预防措施。建议长期使用时,阿司匹林的最佳剂量为75~mg/天。特别强调:一切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勿盲目服用药物。参考: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白癜风有哪些治疗方法
初期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ihgqp.com/kfbl/15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