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辐射和造影剂,许多患者对CTA(CT血管造影)检查存有疑虑,希望以MRA(磁共振血管成像)来替代所有的CTA检查。这样做是否现实?任何一种诊断方法,都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敏感性和特异性。所谓敏感性,是指其在诊断疾病时不漏诊的几率有多大;特异性,是指在诊断某疾病时,不误诊的可能性有多大。对于某个具体的检查方法而言,若提高其诊断的敏感性,必然降低其诊断的特异性,换句话说,减少漏诊必然增加误诊,反之亦然。
01头颈部CTA与MRA在部分疾病诊断中的差别
CTA及MRA对血管狭窄评估的敏感性相似,均能清晰显示颈内动脉狭窄,与DSA有较好一致性(下图)。自己做的血管内的血流在理想状态下呈层流模式,中心层面流速最快,靠近管壁处血流速度变慢,流速分布呈抛物线型。血管狭窄或分叉处血流状态发生改变,过快的血流会导致信号相位发散,且涡流状态的血液不能及时流出成像区域,这两种机制均可导致信号发散丢失或血流不同程度的被饱和,最后都会导致血流信号丢失,产生假性狭窄(下左)。因此,MRA对血管狭窄可能产生过度评估,血管狭窄评估的特异性不如CTA(上右)。在观察MRA血管影像时,一定要结合重建前的二维原始图像,狭窄后的慢血流和阻塞的血栓均能在源图像中显示出来。此外,使用造影剂(ceMRA)能够一定程度弥补这种缺陷,提高狭窄诊断特异性。CTA、MRA均可用于评估大动脉瘤,但在瘤体大小评估方面,CTA优于MRA;对于小动脉瘤,非对比增强MRA常常会漏诊(上图)。当然,CTA也并非绝对优于MRA,除了辐射、使用造影剂等问题外,CTA还可受到邻近骨质、海绵窦对比剂、粥样硬化血管壁改变等因素的掩盖,从而影响小动脉瘤的显示。02选择检查方法必须因需而定
头颈部血管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方法有:超声(US)、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每种检查都有各自适用的场景,不存在绝对的优劣。根据筛查、诊断或治疗的临床需求出发,适合的方法才是最佳的。片面追求规避辐射或提高诊断精度,都是不科学的。以筛查为目的,应选损害小的检查手段,有创的DSA检查就显得不合适;而需要确定诊断或制定治疗方案时,必须基于更高精度的检查手段,恐怕超声、MRA就难满足临床需求了。自己做的国家规定,接受医疗辐射有三大原则:实践的正当化,放射防护的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制。辐射产生危害,需要一定量的积累,并存在概率,而影像检查中,医疗辐射量通常远低于一定能产生危害的量。简单点说,如果一个患者确实病情需要(正当化原则),接受多少医疗辐射都不算多;但如果没有必要,就尽量不接触。03扩展阅读:头颈部血管影像学检查方法
1.超声颈动脉彩超是检测颈部血管斑块最敏感的首选方法,能清晰显示血管中膜是否增厚、有无斑块形成,斑块形成的部位、大小,是否有血管狭窄及狭窄程度、有无闭塞等情况。经颅多普勒(TCD)可直接对颅内血管的流动状态进行观察,通过血流速度的测定来间接判断血管的狭窄程度。它有解剖病变提示价值,但并不能由此准确推断病变,并且检查有一定的主观性。2.CTA(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是经静脉注入造影剂后,利用多层螺旋CT在受检靶血管内造影剂充盈达高峰期时快速连续多个层面扫描,经三维重建后显示靶血管结构的成像技术。CTA是一种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不仅能够评估管腔狭窄,还能够评估斑块大小、形态、性质以及支架情况等,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既安全、方便、快速,又定性、定位明确。3.MRA(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RA是基于饱和效应、流入增强效应、流动去相位效应显示血管,可发现血管狭窄和闭塞的部位,以及血管病变(动脉瘤、动脉畸形等)。MRA包括直接MRA与增强MRA(ceMRA),直接MRA不用对比剂,简便无创,成本低,对于显示血管有其实用价值;ceMRA使用对比剂,对血管腔的显示比直接MRA更为可靠,出现血管狭窄的假象明显减少,血管狭窄程度的反映比较真实。#晒出上学时的你#4.DSA(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是通过电子计算机进行辅助成像的血管造影方法,它是应用计算机程序进行两次成像完成的。在注入造影剂之前,首先进行第一次成像,并用计算机将图像转换成数字信号储存起来。注入造影剂后,再次成像并转换成数字信号。两次数字相减,消除相同的信号,得到一个只有造影剂的血管图像。这种图像较以往所用的常规脑血管造影所显示的图像,更清晰和直观,一些精细的血管结构亦能显示出来。超声、CTA、MRA属于无创检查,均适用于临床筛查;DSA为有创检查,是脑血管检查的“金标准”,不仅能够精确诊断,同时还可兼顾治疗;CTA、MRA既可用于筛查,也适用于部分诊断。自己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