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脑病变 >> 脑病变的危害 >> ldquoReyerdquoOR

ldquoReyerdquoOR

消除皮肤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329559.html

遗传代谢病对于很多医生来说是即熟悉又陌生,熟悉的原因是很多情况下都要考虑到、怀疑到此类疾病的存在,而陌生来源于这类疾病并不多见。

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病例,疾病并不都是按照书本上的理论按部就班的呈现,实际工作中太多不确定,太多疑惑,太多变数,很多时候疾病的确诊就是建立在排除诊断,甚至是在不断误诊,不断反省的基础上的,因此误诊也难以避免,但是我们要做的是:认识到并总结出来,把它转换成临床经验。

病例资料:

这是一个女性患儿,第一次外院住院时,7月大,当时因“发热咳嗽4天,神志不清1天”入院。入院的时候,患儿深昏迷状,叹气样呼吸,面色苍白。末梢血糖低至测不出,血气提示代谢性酸中毒,血氨>uoml/L,ALTu/L,ASTu/L。脑脊液检查未见异常,颅脑磁共振平扫未见异常。

“前驱感染史、昏迷、低血糖、肝功能异常、血氨高”,这一系列数据把我们带向了“瑞氏综合征”。经过治疗,患儿血糖很快恢复,神志也很快清醒,病情恢复满意,顺利出院。现在回看这个结果,大家怎么考虑?或许还是有疑问的:1、患儿颅脑影像学检查并未见明显的脑水肿,腰穿时脑压也不算高;2、血糖纠正非常顺利;3、病情恢复迅速。

时隔3年,患儿再次因“呕吐半天,抽搐1次”外院入院,入院时同样精神萎靡,末梢血糖再一次显示low(低至测不出)、静脉血糖1.14mmol/L,血氨54.4umol/L,肝功能正常,血气同样是代酸。脑脊液正常,颅脑磁共振双侧额顶叶白质区多发异常信号。如果上一次用“瑞氏综合征”可以解释,那这次疑问更多了:瑞氏再发?低血糖引起抽搐?癫痫?脑白质异常信号怎么考虑?……随着静脉输注葡萄糖,患儿病情也是神速的恢复,2天后出院。

想不到的是,第三次又来了。患儿今年再次入院,主诉为“呕吐2次,抽搐1次”,症状同上次住院很相似,同样发现了低血糖,血氨、肝功能、血气跟上次相仿。磁共振(如下图)显示双侧额顶叶区域的异常信号仍然存在。

这个病人第一次住院时的确“瑞氏”存在着不好解释的地方,第二次,第三次,都是相似的发作,抽搐前有消化道症状,血糖低,后两次颅脑磁共振见双侧额顶叶区域异常信号,对于这样的病例,需要注意除外遗传代谢方面的疾病。

完善相关代谢检查后,该患儿考虑诊断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酸尿症”。目前正在给予维生素B与左旋肉碱(左卡尼丁)治疗。

写到这里,按套路,接下来该科普一下这个罕见病了

“3-羟基-3-甲基戊二酸尿症(3-Hydroxy-3-methyl-glutaricacidemia,3-HMG)”又称作“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裂解酶缺乏症(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Alyasedeficiency)”,是由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裂解酶缺陷所致。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有机酸代谢病。临床主要表现:有严重代谢性酸中毒,严重低血糖,但无明显酮症,新生儿和婴儿可出现类似“瑞氏综合征”表现,常规生化检测诊断困难。由于酶缺陷程度的不同,患者个体差异很大,临床及生化表型不同,多于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发病,大约30%的3-羟基-3-甲基戊二酸尿症患者在生后2-5天或是3-11个月之间发病,少数患儿于学龄期起病。青春期或成人也有散在发病的病例。

患者常在长时间禁食后急性发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呕吐、腹泻、肌张力低下、低体温、嗜睡、呼吸暂停甚至昏迷,血液生化检查可见代谢性酸中毒、低酮症性或无酮症性低血糖、高血氨、转氨酶升高;静脉输注葡萄糖可缓解病情。MRI检查脑白质病变较常见,可有不同程度的弥漫性脑白质病变,在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中脑白质病变更严重,可伴有脑萎缩,可能原因有反复低酮性低血糖导致脑损伤;亮氨酸毒性代谢产物通过未发育成熟的血脑屏障引起脑损伤;酮体生成不足致脑髓鞘化障碍。脑影像表现与临床特点有时不一致,如部分患儿脑MRI有较明显的病变,而临床表现正常。该病死亡率达20%,往往与饥饿、超负荷运动、发热等应激状态下出现非酮症性低血糖有关。

3-羟基-3-甲基戊二酸尿症患者的早期症状非特异性,常规实验室检测在疾病缓解期可能无明显异常,在饥饿、感染等应急情况下会发病,易误诊为败血症、低血糖等常见疾病。如患儿在新生儿或婴儿期有不明原因的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肝酶增高,血氨升高,血糖减低而酮体反常的阴性,头颅MRI有对称性病变,特别是有较明显的猝死家族史须考虑遗传代谢病,应及时做血串联质谱和尿气相色谱-质谱检测。3-羟基-3-甲基戊二酸尿症患者血串联质谱检测酰基肉碱谱3-羟基异戊酰基肉碱和己二酰基肉碱同时升高;尿气相色谱质谱检测亮氨酸代谢物3-羟基-3-甲基戊二酸、3-甲基戊烯二酸、3-羟基异戊酸、3-甲基戊二酸升高,其中3-羟基-3-甲基戊二酸是特异性指标。直接测定皮肤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或肝活检组织HMG-CoA裂解酶活性或基因检测可确诊。

本病的主要治疗原则是减少空腹时间、低蛋白饮食、补充左旋肉碱、保证热量。急性期主要是对症治疗,纠正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促进有机酸排泄。维持治疗以饮食控制为主,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低脂肪饮食,有助于控制毒性代谢产物的产生并保证热量供给。较为重要的是避免代谢应激,例如饥饿、超负荷运动或感染性疾病等。

最后想说,并不是所有遗传代谢病都不可治疗,如果及早认识,部分是可以采取一些治疗和预防的措施干预代谢通路及产物,以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同时应给予病人更多的信心和鼓励。

本期小编:头号小厮

小神论经原创首发,欢迎转发,转载请注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ihgqp.com/rq/161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