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背后的ldquo另类rdquo

 

3年前,陈大爷有一次外出买菜,家人久等未归,多方寻找无果。6小时后,民警发现并送其回家。医院就诊,急查头颅CT,未见明显病灶,因此没有引起重视。

  3年间,陈大爷渐渐出现性格改变、走路不稳、不认识家人等症状。就医后,医生追问病史发现患者行走不稳、性格改变其实已经有5年,检查发现其有高血糖、腔隙性脑梗塞,完善MRI检查后诊断为“脑小血管病”。经过控制血糖、调脂、抗栓等治疗,陈大爷的症状好转了。

  陈大爷从出现症状到明确诊断,间隔长达5年,主要原因是对脑小血管病认识不够。

  什么是脑小血管病如果把大脑比作树冠,水分经过由粗到细的树枝,输送到每一片树叶,而最末梢的树杈就是“脑小血管”。

  大脑中的小血管,广义上是指直径小于微米、位于大脑皮层深部的血管;狭义上是特指脑内直径小于微米的小血管,其粗细相当于几根头发丝。当这些小血管发生病变,比如阻塞或破裂,会引起相应的症状,这就是脑小血管病。

  脑小血管病的发生和我们的健康状况、行为习惯都有一定关系,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酗酒,肥胖、摄盐过多、肉类摄入过多,以及颈动脉斑块狭窄、情绪不稳定、口服避孕药等都与脑小血管病的发生有关。

  脑小血管病有哪些症状脑小血管病临床缺乏特异性表现,可以没有症状。急性发作表现为腔隙性脑梗塞或脑实质微出血。同时,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风险增加,脑出血血肿容易扩大。

  慢性脑小血管病变主要依靠神经影像学来进行诊断,突出表现为脑白质病变或脑微出血。严重的脑白质病变可以引起认知功能下降(血管性痴呆)、抑郁、步态障碍、吞咽和排尿功能异常。其中认知功能障碍以执行和注意功能下降为主要特征,记忆功能相对完整。

  就医建议头颅磁共振检查是明确脑小血管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目前没有针对脑小血管病的特异性治疗,主要还是延续脑内大血管病的治疗策略。急性期治疗主要针对发生急性脑卒中事件的人群,包括溶栓和抗血小板等治疗。

  日常管理包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血压、血脂及其他血管相关危险因素等。

  由于脑小血管病会导致血管性痴呆、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生活不能自理等,因此需要早诊断、早评估、早干预。

  (《上海大众卫生报》11.19宋成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ihgqp.com/tslf/176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