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谈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诊断和分型标准

点击“大脑健康加油站”可订阅

宁医院

马晓萍许东高焕民

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通常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大脑广泛的慢性供血不足,引发脑部缺血缺氧而出现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而导致的一系列疾病。CCCI在临床上十分多见,但是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也无规范化的治疗措施。因为对CCCI没有比较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而引发致命及致残率高的疾病,给患者及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展,CCCI成为最常见、最普遍的慢性病之一,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一大“隐形杀手”。研究发现,脑动脉硬化与脑供血不足关系密切。从国内、国外医学统计数据发现,大多数患有“老年痴呆症”和“脑梗死”的患者,都有CCCI长期病史存在。如果不积极治疗,就有可能发展为脑梗死、阿尔茨海默病等。

正常情况下,脑血流量是指正常成人每分钟全脑血流量,为~ml。按平均脑质量为g计算,健康成人的平均脑血流为每分钟55ml/g脑组织。脑供血完全停止数秒就能使患者知觉丧失,2min内脑电活动停止,5min后脑组织出现不可逆的神经元伤害。因此,保持大脑供血的充足和不间断是维持大脑功能正常运作的重要前提条件。本文对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分型标准以及治疗进行综述。

病理病因

慢性脑供血不足主要病因是脑大、中动脉粥样硬化(可有不同程度的斑块形成、血管狭窄)、播散性小动脉硬化和微动脉的玻璃样变。其次是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血液成分的改变。患者的血液黏稠度提高,血液流速较缓慢,血液成分随之发生变化,导致动脉管腔狭窄,引起血管痉挛,导致单位时间血流量大大减少,造成大脑局部供血不足。实践证明,血流量减少、小动脉阻塞等也是造成脑供血不足的原因。

慢性脑供血不足是现代医学病名,中医学没有相应的病名,但结合临床症状表现,本病应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病机复杂,虚实夹杂,属本虚标实,其病位在脑,以肝肾不足、气血亏虚、髓海不足为本,以痰浊瘀阻为标,以精损髓伤、清窍失养为其病机关键。毛丽指出,血瘀阻滞脑络是本病的主要病机,认为阳虚无以推动、血少脉道不充、肾虚都可导致脑脉血瘀。王育勤认为,临床痰浊上蒙证为CCCI的常见证候,脾胃失健、痰浊中阻、升降失司是本病的重要病机。黄炜等人则认为,CCCI是脏腑气机升降失常与经络运行失常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脏腑经络共同病变的表现。

因此,脏腑气机升降运动是以脾胃升降为中心的,影响脾胃升降的因素,或为气滞、或为痰阻、或为食滞等等,皆可诱发脑供血不足。

临床诊断

年于日本厚生省提出CCCI,年日本第16次脑卒中学会正式命名。目前我国普遍采纳的是年日本第16次脑卒中学会正式颁布的CCCI诊断标准:

(1)有头晕、头痛、头沉等自觉症状;

(2)有支持脑动脉硬化的所见:伴有高血压、眼底动脉硬化改变等,或有时可闻及脑灌注动脉的血管杂音;

(3)没有大脑的局灶性神经体征;

(4)头部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未见脑血管器质性病变;

(5)排除其他病症引起的上述症状;

(6)年龄>45岁;

(7)临床脑循环检测确认脑血流降低;

(8)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经颅多普勒(TCD)提示脑动脉有阻塞或狭窄改变。其中,(1)~(5)为必备条件。

现代影像学技术为CCCI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帮助,PET、SPECT、Xe-CT、CT和磁共振(MR)皆可用于脑灌注的评估。PETP是测定脑局部血流量和代谢的“金标准”,但其费用昂贵,设备普及率低难以常规使用。SPECT可对脑血流灌注情况进行半定量分析,但其空间和时间分辨率低。Xe-CT能够测定动态的脑血流量变化,但尚无统一规范的评价方法和参考值。因此,以上技术对于CCCI的脑血流评价仍处于探索阶段。

TCD通过检测颅内动脉血流速度、方向、频谱形态、音频特点等,能较准确地发现脑动脉狭窄、痉挛、缺血等状态。作为能反映颅内动脉血流状态的检测手段,TCD具有简便、廉价、快捷、无创伤、重复性好等特点。

颈动脉超声检测可作为观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窗口及其消长的检测指标。颈动脉彩超作为检测颈动脉硬化的重要手段,可直接显示血管内膜-中膜厚度的增加与粥样斑块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主要形态学改变。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发现较多的所谓无症状性腔隙性梗死或/和白质脱髓鞘患者,有学者建议将CT及MRI所见改为无血管器质性脑改变,或无明确相应体征的腔隙性梗死或/和轻度脑白质脱髓鞘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CCCI的临床诊断面临着很大的困难。首先,头晕、头昏、头沉等作为CCCI的核心症状,既缺乏特异性,也无法客观计量。理论上,各种原因较长时间的心排血量下降(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颅脑及颈部大血管的狭窄及脑小血管病变皆可以导致CCCI,但不同个体脑侧支循环代偿的不同可导致不同状况,只有在脑灌注下降并出现失代偿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症状。

此外,低灌注持续的时间以及部位也会导致临床的不同表现,这都需要大量的脑血流灌注和临床表现的对照研究。因此,对于CCCI的诊断,既不能简单否定,也不能随意诊断,还需要更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分型标准

年日本第16次卒中学会又根据是否并发腔隙性脑梗死或脑梗死将CCCI分为3类:(1)CCCI-Ⅰ型:单纯型慢性脑供血不足;(2)CCCI-Ⅱ型:慢性脑供血不足+脑实质改变(CT或MRI发现腔隙性梗死);(3)CCCI-Ⅲ型:慢性脑供血不足+脑实质改变(CT或MRI发现脑梗死及腔隙性脑梗死)。

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上还可分为:后循环缺血型和低灌注型(常见女性,起因为舒张压较低)。

中医分型:肝阳上亢型(是指高血压导致的面部发红)、肺胃湿热型(通常是大脑动脉痉挛导致,与胃相关)、内热血热型。

防治对策

目前我国大多数人的饮食习惯及饮食观念并不正确,健康饮食并不意味着大鱼大肉,而是符合自己身体及健康状况的一种平衡膳食。增加纤维膳食,合理搭配营养,保持心态平衡,适当运动,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尤为重要。医护人员需与患者共同积极治疗疾病,努力让患者做好脑血管病一、二级预防。

依据中医理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CCCI积累了一定经验,系统分析有效安全。希望祖国医药学不断发掘与创新,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来自: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大脑健康加油站已获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赞赏

长按







































哪里白癜风能彻底治愈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中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ihgqp.com/zz/79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