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通过自由行动进行探索,接受外部环境讯息,并开始构建自我,可以说是塑造独立人格的第一步。现在回想起来,在小编还没有接触蒙台梭利之前的育儿路上,曾给予过孩子多少不必要的干预!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我们大力推广蒙台梭利教育的原因,让更多的准妈妈、幼儿教师获得科学的育儿观和育儿知识。我们成人对孩子了解得越多,越了解孩子发展的需要,越能协助孩子发展。
今天推送的这篇,是国际蒙台梭利协会(AMI)隶属协会第二届年会中,0-3岁《文化的适应与内化》专业工作坊内容的整理。各位童鞋学习之余,记得转发收藏哦~
适应就是一个人与环境产生连接和互动,从环境中获得所需要的物质,将环境肉身化,获得发展的过程。吸收性心智辅助了这一部分的发展,使孩子适应所属的文化。
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某一个特定的种群,是所属其文化的,换句话说也就是如何生活。
文化包括音乐,剧场艺术等等,也就是如何表达精神层面的生活。所以说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他们的生活方式是所属群族文化的。
精神层面的表达方式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具有创造性,他们可以创造自己,创造性格,创造独立的人格。所以说,孩子首先要通过吸收性心智来构建自己,这样才能创造出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等
适应的特征
1
适应与吸收性心智的关系
吸收性心智是6岁以下孩子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的心智,0-3是获取阶段,孩子会获取文化中的养分。
第一要素:语言
最重要的是语言,每个孩子出生都是全球化的孩子,有学习语言的能力,每个孩子刚出生都是公平的,具备学习能力。所以,蒙台梭利博士从孩子出生就提供教育。
第二要素:动作
比如:中国人在美国长大,看起来长相一样,但是从走路方式能看出不一样。每个孩子所表现出来的都是和文化相一致的,比如舞蹈,各个国家也不同。
第三要素:情感,情绪
这也是由文化所引导的
第四要素:智力问题,如何思考,探索
这些都是通过动作表达出来的,每个国家的表现形式不同,是由于文化的不同。
第五要素:意志力
3岁以下的孩子可以说没有意志力,3-6孩子慢慢发展出意志力,意志力就是可以控制做选择的能力。
孩子从出生开始建构自己,成为自己,成为所属文化下的一个人,这就是适应的历程。所以说,吸收性心智,可以帮助孩子获取语言,动作,情绪,情感,意志力。敏感期将注意力聚焦在某一点,通过吸收性心智构建自己。吸收性心智只存在0-6岁,是孩子将环境内化,永久的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只有孩子自己才能构建自己,蒙台梭利博士说,任何多余的帮助对孩子来说都是多余的阻碍。这种发展是身心同时进行的,这样才能将能量聚焦到正常的发展道路上。
对于1岁以下的孩子他们都是用手去探索,这时候成人帮忙做出的选择都会影响孩子意志力的发展,如果这个时候成人给出的选择太多,孩子可能没有办法做到身心合一。比如:成人如果在孩子8、9个月爬行阶段阻止,限制孩子的动作,阻碍孩子身心一致,往往孩子在长大后都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说,整个适应构建的过程都是孩子自己构建的过程,无人可以取代。因为孩子会将环境肉身化,所以我们成人能做到就是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环境,让孩子吸收。
吸收性心智的特征:毫无费力的吸收,是每个人必经的一个过程,首先有了适应的过程,孩子小时候通过吸收建构自己,长大后才会反馈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
2
适应在文化中的体现
第一中表达方式:语言
口语是3岁以下孩子着重发展的一部分,所以说,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刚到世界上没有任何语言,在子宫中开始吸收母语,大约怀孕六个月左右,孩子在子宫中吸收到的节奏,规律(母亲的呼吸和心跳)是语言的一部分。所以对孩子来说,吸收到的不只是语言,是所属文化中的语言。比如:一个亚洲小孩子,六个月移民到美国,会讲话以后语言还可以听出亚洲味,这就是在子宫中语言构建的基础。
作为人类,语言是一种交流方式,可以用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以通过别人所说的理解别人的想法。语言文化将人类分开。
第二种表达方式:音乐
音乐可以将情绪表达出来,节奏作为音乐的基础,可以让孩子生存下去,因为孩子在子宫中吸收母亲的呼吸,心跳,如果给孩子一个响板,孩子抓握,摇晃会发出声音,孩子为了寻找这样的声音会重复自己的动作,发展出动作。
唱歌,首先是人的声音,给孩子唱歌。孩子刚到幼儿园,如果给她唱歌,可以使孩子安静,唱歌可以把孩子吸到一起。
我们的声音作为第一种音乐让孩子知道音乐是人创造出来的,我们可以用乐器制造不同的声音,让孩子有真实的体验,这是为什么我们不用播放器的原因。
另一原因,让孩子知道用声音可以创造出音乐,满足内在的需求,让孩子知道音乐可以表达情绪,这是我们给予孩子真实的原因。
第三种表达方式:故事
0-3岁的孩子都是自我为中心,很愿意听到自己的故事,基于现实的故事。我们讲的故事要与历史有关,我们所说的历史是家庭成员历史,每个人的成长历程,通过这样孩子会知道每个人都是怎么成长的,怎么组建家庭的,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
3岁以下的孩子都有着相同的兴趣,无论哪种文化下的孩子,他们都对音乐,故事等感性趣。
3
适应性工作体现文化
蒙台梭利认为孩子平衡发展是孩子智力学习,抽象学习的基础,如果让孩子在环境中自由移动,孩子的神经系统会得到充分的发展,髓鞘化部分会更多,给孩子充分动作,是帮助大脑髓鞘化的过程。这也是蒙台梭利博士说的为什么要给孩子自由移动的原因,自由移动是孩子发展的基础。
在不同的文化下,动作,移动方式都不一样,如果观察动作的话,你会发现这个人来自哪里。当你看一个孩子学习翻身时,看孩子通过哪里用力,通过这我们会知道周围环境中可能是这样的。
手的发展
我们也可以通过手部动作,知道所处的文化。
总体来说,中国人的手部动作比较优雅,可能是由于文化所需,比如茶道,书法,孩子也会吸收到这种优雅的动作。
舞蹈
舞蹈是表达人情感很好的方式,舞蹈是所属特定文化中的。
感官探索
食物偏好,每个国家也不同。从怀孕开始,母亲摄入的口味,胎儿通过胎盘摄入,都会影响孩子。在一种文化下你认为好吃的,在另一文化下,可能正好相反。通常在孩子8、9、10个月左右的孩子,开始给孩子各种质地,味道的食物,过了这个阶段孩子就不再想有这种感官体验了。
蔬菜,水果
中国人摄入的蔬菜水果会比美国多。美国以肉类为主,这也是文化导致,美国人摄入的奶制品也比较多。
声音
我们在大城市适应了大马路上的嘈杂声,但如果我们本是生活在比较安静的乡村里,突然走到大城市也会不习惯。一个人从一个国家的城市,到另一个国家的城市,很快可以适应,但如果到乡村可能就不会适应那么快了。反过来也一样,从安静的乡村到城市,也会觉得不舒服。
蒙台梭利博士说,孩子是人类的希望,也是人类的承诺。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北京中医治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咨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ihgqp.com/zjjs/7126.html